彈鋼琴時如何背譜?
2021-07-26 來自: 雅美哈電子科技 瀏覽次數:729
彈鋼琴時如何背譜?
上臺演出過的同學肯定有這樣的經歷:明明自己在家練琴時可以把曲子背下來,但是一上臺大腦一片空白,或者是一旦彈斷了,怎么都接不下去,于是背譜成為每個同學的陰影,更加懼怕上臺。
事實上背譜有很多方法和技巧。
1.肌肉記憶是雙刃劍
肌肉記憶的原理是條件反射,很早是由巴普洛夫的實驗發現,這個現象在背譜的過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。大家仔細想想,練琴本身就是建立條件反射的過程,一首曲子從開始只能慢慢認音,到后來一遍遍重復,彈熟,彈流暢,當你的手指彈到某個音時,就自然連接到了后一個音。
肌肉記憶能幫助大家在不經過腦部思考的過程中把音符彈奏出來,所以是一種被動記憶,這個記憶的過程是無論如何都避免不了的,所以要建立強有力的肌肉記憶,就要通過更加多次的訓練,例如一首曲子練100遍不夠,那就練1000遍,這樣肌肉記憶會強化很多。
然而肌肉記憶有其重大缺陷,就是一旦有外力打破,這個條件反射隨即中斷,后面的部分就無法連接上了,這也是上臺忘譜的原因。所以如果背譜只依靠肌肉記憶是不牢固的。
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肌肉記憶彈錯的音,很難改。有可能在一開始識譜就彈錯了音,通過一段時間練習形成了肌肉記憶,卻怎么也改不過來了,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,要么一開始就不要認錯音,要么及時讓老師給你糾正。
2.旋律是記憶的基礎
背譜的時候,首先要記憶的就是旋律。主調音樂比較好記憶,在練琴的時候,可以把主旋律單獨拿出來彈奏,理清楚旋律的走向,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關系,以及句子的長度,還可以一邊彈一邊唱,把音名唱出來。
背旋律還可以通過聽音樂來進行,即使不在練琴,通過聽音頻資料,把這首曲子聽熟,也能加強旋律方面的記憶。
對于復調音樂的記憶就非常困難了,復調通常有幾個旋律在同時進行,所以要把每個聲部都拆解出來,單獨記憶,以避免出錯。
3.和聲是記憶的主要手段
主調音樂中總是會有和聲的進行,通常作曲家都會按照某種模式來寫,我們把這些和聲分析出來,通過級數表示,然后記憶下這些級數,就可以解決伴奏部分的很多記憶問題。由于一些作曲家的偏好,很多曲子的和聲進行是完全一致的,記憶起來更加方便。
當和聲記憶好了以后,上臺出錯是有應急解決辦法的,也就是說即使是伴奏部分已經忘記了那些音,只要把對應的和聲找出來,編配一下彈出來,這個小節就可以蒙混過去,往往臺下的觀眾也不會發現你彈奏的不是原版那幾個音。
4.曲式分析就是減輕記憶量
曲式非常重要,常見的有二部曲式、三部曲式、回旋曲式、奏鳴曲式、變奏曲式,這些曲式中有大量重復的樂段,當把結構分析清楚后,重復的段落就只需要背一次。有些曲式比較特殊,例如奏鳴曲式,它的呈示部和再現部的主要材料都一樣,但是往往在調性、細節方面都有變化,我們只需要注意變化的部分就好了。
5.倒背如流
背譜要“倒背”,頭一次聽到這個概念我也覺得很蹊蹺,聽我慢慢解釋。“倒背”并不是要把每個音倒過來彈,而是先背曲子后面的部分,再往前推,逐漸背到曲子前面的部分。例如一首曲子有16個小節,每4個小節為一句,那我們先背彈13-16小節,然后背彈9-16小節,再背彈5-16小節,末了背彈1-16小節,這樣能加強每一句開頭部分的記憶。如果在舞臺上突然某一句彈錯了,可以直接從下一句開始接。這個方法是防止舞臺忘譜的“神方法”。
如果總是“正背”,則曲子開頭可能背得很熟,后面就很陌生,越彈越慌張,一旦出錯,還接不下去。
6.無琴背譜
背譜未必要上琴,在沒有琴的時候一樣可以背譜。一種是拿著譜子看,強化自己的圖像記憶,記住音符真正所在的位置,好想自己閉著眼睛都能看見這張譜子一樣。另一種是脫離譜子,在腦中想象自己練琴,一旦發現哪個地方練不下去,趕緊看看譜子,然后把這些音符單獨記憶下來。因為這些部分往往就是記憶不牢固的部分,也很容易在舞臺上出錯。
掌握了以上的方法,基本上背譜就可以做到有備無患了,在臺上表演鋼琴,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,不要害怕,譜子也就不容易忘。鋼琴家在臺上也會錯音,而才華橫溢的鋼琴家,即使錯音了,也能完成剩下的部分,而不是直接在臺上就停下來,或者直接忘記后面的譜子。